飲酒不能御寒
有人天生特別怕冷,當大多數人還在穿單衣的時候,怕冷的人已經全身捂得嚴嚴實實,卻還手腳冰涼。
中醫學認為,“陽虛則外寒”。也就是說,人體陽氣衰微,氣血不足,衛陽不固,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,人就特別容易怕冷?,F代研究表明,所謂陽虛體質主要與缺鐵、低血壓、身體消瘦、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有關。中醫膳專家認為,通過飲食品種的調整,可以給陽虛火力差者加上一把“火”,改善陽虛體質。
那么,對有助御寒的食物有哪些呢?
羊肉:味甘性溫,含有豐富的脂肪、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以及礦物質鈣、磷、鐵等,能暖中補虛、益腎養肝、開胃健脾,是冬令營養豐富的御寒佳品。
狗肉:味甘性溫,能補中益氣、溫腎壯陽、安五臟、壯腰膝、暖下焦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與鈣、鐵、磷等,對肢冷腰痛、體質虛弱的患者有增溫御寒等功效。正如俗語說,“吃了狗肉暖烘烘,不用棉被可過冬”。
辣椒:含有辣椒素,能刺激食欲,增進消化,使人心跳加快,末梢毛細血管擴張,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加。冬天適當吃些辣椒,使人感到溫暖舒適,且能防止寒冷潮濕對關節肌肉的侵襲損害。
蝦米: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的含量均高于肉、蛋、奶,具有溫腎興陽、補脾益胃、通達血脈之功,最適于脾腎陽虛、陽痿腰痛患者的冬令食用。核桃仁含脂肪達40%以上,且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,能降低膽固醇、防治動脈硬化和高血壓。其富含的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原料,可增進細胞活性,促進造血功能,增進食欲。此外,它還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,產熱量高,可增加機體熱量,御寒保暖。
另外,飲酒御寒其實是一個普遍的誤區。因為酒本身產生的熱能極少,飲酒后全身有發熱的感覺,是酒精擴張血管、散發人體原有熱能的結果。酒勁過去,機體貯存的大量熱能散發體外,御寒能力反而下降,往往會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酒后寒”。
勿飲過熱飲料
科學研究發現,冬天的寒冷影響著人體的內分泌系統,人體的甲狀腺素、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從而促進和加速了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,以此彌補人體熱量散失加快所造成的損失,從而增強機體的御寒能力。因此,冬天營養應以補充熱能為主,可適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,蛋白質則應以魚類海鮮為主。
鑒于此,飲食專家推薦了冬天宜吃的8種食物:1.黃豆芽;2.牛奶;3.黑豆;4.香菇;5.大豆;6.黑木耳;7.狗肉;8.鱸魚。
另外,在嚴寒的冬天人們喜歡喝上熱騰騰的飲料暖胃又暖身,但是,專家指出,冬天喝過熱的飲料其實也是誤區。因為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,會造成廣泛的皮膚黏膜損傷。蛋白質在43℃開始變性,胃腸道黏液在達60℃時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,在47℃以上時,血細胞、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會全部死亡。所以,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。